周而复始 | 2025W22 烦人的自我

【周而复始】板块是一个新的板块,旨在记录每周的生活与思考,代替之前的【阅读】模块;一个月发一次的频率已不适合我的当下的生活节奏和需要,与之相比,每周整理一次,更能督促我记录和总结,并且更可能产生输出;所以我将尝试以类似周报的形式记录,一周是一年的2%,希望自己能痛改前非,好好生活的同时,也认真记录。

本篇是对 2025年的第22周(2025-05-26~2025-06-01 )生活的记录与思考。

AI焦虑

最近的目前是工作围绕着AI的,虽说是“边缘”,但总是要去追一些AI的新的东西,每天早晚都要去看一些与AI有关的动态,没当有新东西出来领导也会在群里说,循环往复,新东西的效果如何暂且不提,原本对AI没啥了解我要补的东西至今没补完,这也成了我焦虑的来源。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替代你的不是 AI,是善用 AI 的人”。 担心被 AI 被取代,担心那些用 AI 的人取代自己,导致自己失业。这是原因之一,二是担心错失机会,如果不能在AI浪潮中抓住机会,也可能被淘汰。三是信息焦虑,频繁刷信息流让我感到疲惫。作为应对,只能放宽心态,积极学习。在 信息来源方面,或可以借助技术,简化信息的获取。寻找AI+搜索的时候我刷到一个项目zenfeed,这是一个AI 版 RSS 阅读器,用户可以自己导入RSS信息源,Diy属于自己的咨询网站,又或是搜索引擎;作者制作了一个体验网站:https://zenfeed.xyz,我尝试了本地部署,导入了部分RSS源,输出的内容不是很稳定,更多的还是依赖于提示词和模型能力,目前还不支持视频作为输入源。

阅读与思考

再读德米安

最近参加了读书会的共读活动,主题是黑塞。多年前在家看过他的《悉达多》,也是读此书的契机,我开始去了解佛陀的故事,从此对佛学开始感兴趣。另一本书是《荒原狼》,没看几页便荒废在书架上了。

这次我看的是《德米安》,又名《德米安:少年彷徨时》,前几张好读,直到夏娃夫人那一张开始云里雾里,现实的伦理道德让我开始对作者写主角爱上朋友的母亲这事儿的用意感到不解,刚好书中动辄就谈自我的风格让我有点烦了,似乎进了现代,人们总爱谈论自我,不要失去自我,但对自我的定义通常是模糊的;是变换无穷的,像极了人的注意力,被消费主义社会令郎满目的商品所吸引,心猿意马。是未曾到达的,永远在探寻自我的路上,却又记挂着令人心安的故乡。

再读了之前没看懂的"夏娃夫人",结合西方哲学去读,似乎是读懂了写什么。

辛克莱在德米安的引导下,从质疑权威开始,对宗教和传统教义的解构,始理解,“寻找自我”意味着接纳自身的全部复杂性,包括那些被权威(家庭、宗教、社会)定义为“坏”或“禁忌”的部分。他必须穿越自己的黑暗,才能找到完整。开始明白,他所渴望的指引和力量,最终必须来源于自己内心对“整体”(阿布拉克萨斯)的感知和认同,而非依赖外部某个单一的、完美的神或权威。

“我们的神叫阿布拉克萨斯。他是上帝,是撒旦。他是光明世界,是黑暗世界。”

自我存在于内心,而非外部权威的赐予。与皮斯托琉斯的交往令他领会即便是精神引路人,也只是阶段性的,最终必须依靠自己,勇敢地走向未知的未来,活出命运,而非仅仅思考它。

“我长久地坐在画前,光芒熄灭时,仍没有移动。我逐渐产生一种感觉,这幅画既不是贝雅特丽齐,也不是德米安,而是—我自己。它并不像我—也不必像我—但它是我生活的映像,是我的心,我的命运,我的魔鬼。如果我能找到一个朋友或爱人,那么它就是我的朋友、我的爱人的样子。它是我生死的模样,是我命运的声音和节奏。“——用佛教的三句义——“有一个朋友/爱人,既非爱人/朋友,是名爱人/朋友。”,起初我们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朋友、爱人存在,后来经过一系列的交往,经历了嫉妒、猜忌、失望、难过、伤心、害怕,我们不禁怀疑那是我们理想中朋友、爱人该有的面目吗?最终领悟,那就是我的朋友、爱人,那一切的总和亦是我的样子,它是自我的投射,也就是我生活的映像;画是内在自我整合的外在显现。

关于夏娃夫人,《圣经》中,夏娃是该隐和亚伯的母亲;西方基督教哲学家将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视为人类拥有自由意志的开端——正因为他门有了自由意志,不听从上帝的话偷吃了禁果;辛克莱在德米安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夏娃夫人身边,有着最终找到了自我的意味。

“正是她,高大而男子气的女人,和德米安相像,带有慈母的特性,严厉又富于内在的激情。她美丽迷人,却难于接近。她是魔鬼和母亲,命运和情人。她是我的梦中人!”

根源在于夏娃是一切自我意识的起源,是自由;

康德解释,自由在于它是对上帝的秩序的背离。如果人完全按照上帝的意志来行动,上帝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叫你干什么你就不干什么,那么人就没有自由可言了。从这种意义上说,自由的第一个表现一定就是对上帝意志的背叛,这种背叛对于上帝来说就是恶,因此自由最初是与恶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正因为自由的第一个行为是背叛,是恶,所以它就可以继续对背叛进行背叛,可以弃恶从善,因此自由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否定现实状态、超出自身。这种不断地背叛、不断地自我否定的能力,就是自由的真正本质。说到底,自由就是一种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黑格尔认为,自由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它首先就表现为人对自己与上帝之间的区别的意识。亚当与夏娃最初与动物在伊甸园士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自从偷食了禁果以后,才有的自我意识。

知识之果却让人有了自我意识,使人意识到自己与上帝之间的区别,人开始行使自由,从此把自己向着上帝提升;

最终文末说:“只要我俯身望向那面黑镜,就能看见我自己。我和他一模一样。他,我的朋友,我的领路人。”

面对艰辛和孤独的未来,即便有领路人,也只是阶段性的,或者说领路人最终将与我们融为一体,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勇敢地走向未知的未来,活出自己的命运,而非上帝安排的命运。